业务核心是将泔水油、地沟油、棕榈酸化油等废弃油脂,转化为工业级混合油(UCO)、生物柴油及其配方产品、油脂化学品。
要弄懂里头的业务模式,最关键得看清这个行业本质上得靠政策推动。这么一来,原料从哪儿来、原料成本多少,有没一些灰色地带,可能就成了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先来说说泔水油和地沟油。政府为了搞好生态环保,让A公司去干废弃油脂收集的活儿,A公司把油水分离器装到当地餐馆后厨,隔段时间就去收泔水油和地沟油。
为防止回流餐桌,收集过程需严格签收。A公司把收来的废弃油脂集中放一块儿,经过沉淀啥的把里面的固体颗粒和水分减少一些,然后招标卖给像丰倍生物这样的企业去做二次加工。比如2025年,丰倍生物以6070元/吨的价格中标台州一家公司的100吨泔水油和100吨地沟油。
不过,现在咱们国家除了个别省份出台了高额罚款的政策让废弃油脂的回收率能达到80%之外,另外的地方真实的情况特别复杂,回收率一般不到20%。当然啦,因为有利可图,那些没有证件的个人去回收废弃油脂的事儿一直也是屡禁不止。
再来讲讲棕榈酸,它是棕榈油加工半生品,目前全球80%产量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尼。
棕榈酸的价格比国内的废弃油脂便宜,从2025年离岸报价来看,棕榈酸每吨价格比泔水油和地沟油要便宜700到900块钱。
这就涉及到欧美提出来的环保和碳减排政策。一开始,生产生物柴油用的原料是棕榈油,生产国的农民为了种棕榈油去破坏森林,这跟减碳初衷就不相符。
于是呢,欧美出台《反森林毁灭法案》,改用从棕榈油废水里提炼出来的棕榈酸。结果这些农民又搞出骚操作,他们把好的棕榈果用洗衣水浸泡,做成坏果来生产棕榈酸。
欧美那边实在看不下去,把用食用废弃油脂等实现的减碳成果提升了两倍,而其他几个国家能用的食用废弃油脂数量非常少,所以欧美只能从咱们国内大量进口。
大家都爱赚钱,国内有些做废弃油脂利用的企业也跟着耍起了小聪明,他们大量进口棕榈酸,然后把这些棕榈酸混到工业级混合油里出口到海外(丰倍生物境外供应商提供的棕榈酸占比,怎么也从2021年的10%涨到了2023年的30%了嘞?)。反正只要有ISCC认证就成,不过要是在国内卖那就没法偷工减料啦,毕竟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单说原材料来源这块,进口棕榈酸价格挺便宜,质量也能有保证,不过它会受到棕榈果产量(天气原因减产)和生产国税收政策(棕榈酸税收政策)的影响。
而泔水油和地沟油,因为餐饮行业就那样,潜在的数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而且质量不太好保证,企业加工的成本挺高。丰倍生物的招股书里可说了,有些废弃油脂是从个人收集者那里搞来的。
实际上,从废弃油脂变成生物柴油,还得经过收集、运输、加工这些额外的工序,市场上生物柴油的价格比柴油还稍微高那么一丢丢。买家之所以用生物柴油,其实是因为“碳减排”这些政策。
2024年,欧盟搞了个“反倾销税”政策,可把丰倍生物生物柴油的出口给限制住了。没办法,只能把销售目标转到瑞士和新加坡。
不过瑞士就那么大,人也不多;新加坡的生物柴油主要用在航道上,市场规模就那样,发展空间有限。
招股书披露:2024年之前,丰倍生物未规模化开展工业级混合油销售业务。2023年及2024年工业级混合油销量分别为6173.65吨和72427.82吨,当期单位毛利为488.65元/吨。其中70%外销,30%内销。
但是从2024年12月1号开始,国内把UCO(也就是化学改性的动、植物或微生物油、脂)的出口退税政策给取消啦。这样一来,出口的利润还不够抵退税的那部分。
同时,因为受到SAF(航空燃料)的影响,国内食用废弃油脂成本从年初的6000一吨涨到现在的7500一吨。
难啊,因为工业级混合油容易燃烧,必须得用油罐车运输,运费增加则利润肯定变少,最后赚的钱包不包得住成本还两说。
在咱们国家,南方人比北方人多,废弃油脂原料在南方也比北方多,南方的工业级混合油价格一般比北方低100到200块钱一吨。八叉君觉得市场行情报价不一样就是运费造成的,丰倍生物在国内的供应商都来自江苏周边省份,最远就到河北,估计也是运费的原因。
现在丰倍生物在各个平台的官方账号都在使劲推农药化肥的视频。IPO募资项目里有5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和1万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计划,估计是意识到其他主要营业产品竞争不过别人,想把希望寄托在这上面。
不过从公布的数据分析来看,2023年农药助剂卖了4.93亿元,市场占有率6.72%;化肥助剂卖了1.13亿元,市场占有率6.46%。
农业助剂得依靠生物柴油配方的降解能力,利润空间不大,毛利率11%-14%。与此同时,农业助剂这东西技术上的含金量不高门槛又低,关键看配方。再者,国内废弃油脂成本一直在涨,也是个问题。
再说高的附加价值的募资项目——微生物菌剂,目前丰倍生物在这方面完全没什么成果,凭他的研发能力很难让大家信服,就拿和江南大学合作的壳寡糖项目来说,折腾了这么多年依然没能实现商业化。
丰倍生物现在的产品还是一代,有人问为啥不研发第二代,丰倍生物给出的理由是这样:
烃基生物柴油(HVO)在减少碳排放方面,花同样的钱能达到的效果不如酯基生物柴油,所以它很难取代酯基生物柴油。
酯基生物柴油减少碳排放的比例在60%-70%,比烃基生物柴油80%的比例稍微低一点,但HVO的价格可比酯基生物柴油贵多了。
从能找到的公开数据分析来看,2023年HVO每吨的销售价格是13330.33元,同一时期丰倍自己的酯基生物柴油(Ⅰ型)每吨只要7823.74元,价格相差70.38%。所以啊,酯基生物柴油以后还是会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先不说丰倍生物的研发能力咋样,大家还记得八叉君之前说的第一个小标题不,这行业可是得跟着政策走的。
SAF的兴起就跟汽车行业里电动汽车崛起一样,要是你还不跟上时代,非觉得燃油车才是主流,那可就落后啦。
若真像丰倍生物说的那样,应该直接改用棕榈酸当原料,毕竟摆在眼前是价格实惠公道、质量稳定、加工成本减半、燃烧效果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