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直播吧球迷网(www.xinxiangjinyuan.com)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叠螺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的生产厂家。手机:13812013609
24小时咨询热线

“山货”如何变“尖货”

发布时间:2024-03-31 02:32:02 作者: 斯诺克今日直播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乡村“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是第一位的。只有产业兴旺了,才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着迷的职业,才能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依托自身资源,做好产业振兴大文章,让茶叶、竹笋、中药材等“山疙瘩”走出深山,成为城里的“香饽饽”。近日,记者赴金寨部分村镇蹲点,走访调研。

  沏一杯清茶,芳香四溢,泡了三泡,香味依然浓郁。2月3日,在金寨县全军乡全军村的大团山茶场的接待室内,茶场负责人陈阳沏上几杯清茶,和记者聊起了茶经。

  “后面山上就是我们的标准化茶园,种的全是‘金龙玉珠’,这种茶香味醇厚,十分耐泡,市场售价高达每斤一两千元。”陈阳边说边指向窗外。远处,整个圆圆的山头被茶树包裹,通身碧绿,成为初春的一道美景。

  陈阳和记者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公司投资建设了8000多平方米的新茶厂,炒茶设备全面升级,改成用电的制茶机,清洁化的加工流水线,进一步提升了加工效率和茶叶品质。去年茶厂共生产干茶20万斤,产值达1.8亿元,带动周边300余户茶农稳定增收。

  金寨县是安徽省老茶区之一,也是中国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和主产区,茶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全县现有茶园22.7万亩,茶叶年产量1.5万吨,综合产值35亿元。茶产业已成为该县支柱产业,全县有20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全军村以茶产业为特色,家家户户都种茶,但多是小作坊经营,用土锅炒后卖给茶贩子,品质和收益都很低。”在全军村党支部副书记杨丙武看来,茶叶这个老产业,并非一开始就是富民产业。“以前种的是土品种,上市晚、产量低,每亩仅能产出30斤左右的干茶,而且还卖不上价。”

  变化源自茶产业的持续升级。近年来,金寨县持续做好“茶文章”,引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整合茶产业,统一改造了高标准茶园,改进茶叶品种和种植方式,提升生产加工工艺,让“老字号”散发新魅力。

  “以前茶厂的制茶机是烧柴的,烟大、温度不好控制,茶叶品质也不好把握。这几年我们全部完成了‘柴改电’,改造成清洁化的流水线。炒出的茶品质更好,效率极大的提升。以前一个茶季也就能制1万斤干茶,现在流水线万斤茶。”陈阳说。

  “我们在全县茶园实施了‘两个替代’行动,即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农药,致力于生态茶园建设,全方面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金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江桦表示,该县还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茶产品质量监管,开展有机茶认证,有力推动了金寨县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是金寨的另一张名片。作为中药材产业大县,金寨县中草药资源丰富,野生药源多达237科1363种,有“西山药库”之称。

  在金寨县斑竹园镇长岭关村,山脚下一垄垄收拾整齐的田块,孕育着无限生机。“这里种的是元胡,这种中药材10月份种植,来年4月份就能收获,中间还能种一季水稻。”中药材种植大户罗先平指着眼前的田地和记者说,去年受干旱天气影响,不少中药材减产严重。由于及时作出调整了种植结构,种植的元胡价格一路飙涨,价格由五六元一斤涨到近20元一斤,他也增收不少。

  斑竹园镇是中药材专业镇,中药材种植培养面积超过6000亩。“目前全镇中药材种植以零散农户为主,缺乏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产业链短。”该镇农管中心主任徐生权认为,中药材产业虽然是当地主导产业,但始终处于自发发展阶段,以零散的小农户为主,规模小,基本上停留在原材料生产阶段。近年来,镇里陆续建起了5家切片厂,开始从事中药材初加工。

  “为促进产业升级,金寨县将中药材列为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加大力度扶持中药材产业,对保种育种、规范化栽培、品牌建设、精深加工、资质许可、产品研制、市场营销等重点环节给予奖补,加快药旅融合基地建设,建设中药材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项目等一批基础性项目,带动中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金寨县中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杜继甫介绍,目前该县中药产业经营主体发展到465家,加工公司195家。2022年全县新发展中药材2.38万亩,中药产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

  金寨大别山区山多地少,“七山二水一分田”,种粮效益不高,适合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特色产业。

  在全军乡熊家河村,大户吴孔文流转了300多亩地种植葛根。“山上以前野生葛根很多,由于群众大量采挖,现在慢慢的变少了,但是葛根市场需求量大,人工种植很有前景。”吴孔文和记者说,葛根清明节种下去,霜降时节就可以开挖,一根可以长到5斤重,按一亩地800根算的话,亩产可达三四千斤。鲜葛每斤市场价3元,一亩地收益能够达到1.2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农户葛根种植培养面积扩大到400多亩。

  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储存又成了大问题,吴孔文开始考虑建冷库和加工厂,“葛根加工并不难,可以加工成葛根茶、葛根粉、葛根粉丝等食品,一斤葛粉可以卖到50多元,一亩地产600斤葛粉,效益能够达到3万元。这样一来,存储和销路的问题都能解决,价值还能进一步提升。”

  “好在村里建起了厂房,省去了我的重资产投入,设备进去就能生产。”吴孔文说,去年他的葛根加工厂顺利投产,实现销售额200多万元。“今年我要同更多农户合作,扩大种植培养面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工和销售上。”他打算引进自动化的葛粉加工设施,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熊家河村党支部书记蔡先军和记者说,为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村里积极吸引像吴孔文这样的能人大户返乡创业,先后引进了葛根种植加工项目、蔬菜大棚项目等。为支持能人大户发展产业,村企深度合作,村里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建设厂房,租给大户使用。这样大户减少了重资产投入,既能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村里又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村里还成立农产品创服公司,帮他们销售葛粉等农产品,去年共销售农产品61万元。

  “去年村里将厂房租给葛根加工厂,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10.5万元,设施蔬菜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3万元。同时村里还成立了保洁公司,每年为集体经济增收36万元。”蔡先军介绍,去年熊家河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63万元,居全乡第1位。

  “市场认可的产业,就是好产业,产品有销路、能增值,才是硬道理。”全军乡党委书记叶甜表示,该乡在做大茶叶等主导产业的同时,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小而美”的特色产业,让特色产业在乡村生根结果,焕发生命力,实现产业有效益,大户有钱赚,农民能增收,集体经济能增值。

  “我们山里到处是毛竹,以前大多数都卖不掉。后来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竹制品加工厂,租给了外地老板做竹签、凉席等竹制品深加工,现在产品供不应求。山里不缺山货,竹笋、山野菜、葛根等资源丰富,以前没有企业带动,卖不出去。去年我们从上海招引来一家山货加工公司,从事竹笋、山野菜等农产品加工,马上就要投产,以后山货也不愁卖了。”杨丙武说。

  立春刚过,大地还未醒来,在金寨县陡沙河乡楼房村的灵芝种植基地,厂房里却是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在赶制菌棒。

  “这些菌棒经过发酵后,天气暖和就可以移植到地里,六七月份气温升高加速生长,八九月份灵芝开始喷粉,到了10月份就可以收割了。”力源食用菌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文海种了20多年中药材,他和记者说,一亩地可以生产400斤灵芝,出400斤孢子粉。灵芝售价在10多元一斤,孢子粉可以卖到100多元一斤,亩均收益可达到三四万元。

  “其实利润并不高,搞不好还会亏钱。”正当记者为灵芝的高收益吃惊时,李文海话锋一转,“种植中药材靠卖原材料,利润低,成本大,风险高。”

  “像这样一个菌棒成本要4块钱,一个棚子有1500颗棒子,成本下来就要6000多块钱。用工的工钱也在不断上涨,现在一个男工一天要付150块钱,再加上土地租金、设施投入,又受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影响,搞不好还亏钱。”李文海说。

  “卖原材料不挣钱,还是要做加工,灵芝可以做冲剂,也可以做压片、胶囊,这样附加值就会提升。像我们收上来的孢子粉一公斤两百多元,加工公司加工成孢子粉保健品后,每公斤可以卖到一两千元。”种了几十年药材的李文海决定改变思路,投资建设灵芝加工厂。

  在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园,已经聚集了不少灵芝加工公司,芝神堂药业就是这里面一家。芝神堂董事长赵伟是一名90后创业者,他和记者说,大别山区中药材资源丰富,其父辈就有不少以贩卖药材为生,到苏浙沪走街串巷销售药材。受父辈们影响,毕业后的赵伟来到上海从事中药材销售,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孢子粉,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市场发展,仅靠卖原材料附加值太低,利润透明,一吨只能赚几千块钱手工费。产业要发展,必须要向二产深加工延伸。”赵伟说。2016年,他回到家乡投资建厂,从事灵芝深加工。

  “目前我们主要加工孢子粉、孢子油和胶囊,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赵伟向记者透露,卖孢子粉、灵芝的原材料利润不到10%,但是通过深加工,毛利润能大大的提升到50%以上。“1克灵芝孢子粉的市场价仅卖5元到10元,但是经过破壁、萃取、提纯,最后压成一粒粒软胶囊,每克能卖到60多元。”

  金寨的特色产业现状,是我省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全省各地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主引擎。但总的来看,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产品加工业仍是突出短板。

  “我省农产品加工公司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和质量不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弱,大生产、小加工格局尚未完全扭转。”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处处长杨亚明表示,截至2022年,我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83家,低于河南省的102家,远低于山东省的130家。以粮食加工为例,我省粮食产量居全国第四位,但加工量仅占粮食总产量的30%,加工转化率仅为60%。

  补齐乡村产业突出短板,要做强农产品加工业。“要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理念,坚持初(粗)加工、深加工、农业废弃物加工递进的思路,抓好农产品加工业。”杨亚明说,通过初(粗)加工,主要解决仓储物流、减损保鲜、分级分选的问题,能轻松实现产品增值20%以上。解决农产品精深加工、提质增效的问题,能轻松实现产品增值60%以上。农业废弃物加工,解决变废为宝、节能减排、环境污染的问题,能轻松实现产品增值在3倍以上。

  要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公司发展农产品初(粗)加工,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短板,提前做好预制菜等新产业谋篇布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废弃物加工。通过加工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让慢慢的变多的“土特产”走出深山,走向全国各地。(本报记者 范克龙 本报见习记者 许昊杰)

产品展示
叠螺式污泥脱水机
叠螺机
联系方式
斯诺克直播吧球迷网
联系人:13812013609邵经理
QQ:269659897
邮箱:269659897@qq.com
地址:宜兴市和桥镇工业园区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叠螺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斯诺克直播吧球迷网在线观看_斯诺克今日直播 网站XML